語言: English |简体中文 |繁體中文

黑天鵝殺到 倒閉潮失業潮波濤洶湧 | 溫哥華財稅中心


[理財新聞] 黑天鵝殺到 倒閉潮失業潮波濤洶湧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
眼看新年將至,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的
中國民眾卻仍在企業倒閉潮、裁員潮和失業潮中掙扎。如今,無論是企業老板、還是打工人都對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擔憂、甚至絕望。

《自由亞洲》的評論寫道,一位自稱“大陸邊緣人”的工友近日接受采訪時從上海回廣州已經兩周了,這裡離他的家鄉還有兩百公裡,但他執意要住在朋友的宿舍裡。他想再堅持一下,找找工作,實在找不到再回農村老家。為了安全起見,他似乎找到了一個既安全、又直觀的方式來描繪自己的現狀,給記者發來了兩張他之前在北京一位打工人室友的照片。照片裡,室友光著膀子,坐在上下床的下鋪,手裡捧著一包吃食,“邊緣人”說,“這個哥們餓了兩天沒有吃飯,我給了他烤鴨。”為了找工作,“邊緣人”從廣東去了北京,又從北京去了上海。他先是去跑網約車,但繳了3000元押金,才開了兩、三天就放棄了。他簡單算了一筆賬,“我跑了12小時,在上海才跑了280,得跑300以上才有錢賺;”中途放棄,實際上他又倒賠了一筆錢。之後“邊緣人”在上海工地找了一份小工的工作,但幹了十幾天就沒活了。他坦言,在外漂泊已經有八年時間,覺得只要自己肯幹,一年掙幾萬塊錢還不是問題。但今年招工屢屢碰壁,已經讓他心生絕望。


二十六七歲張偉今年六月被電子廠裁員後,基本處於失業的狀態。說起被裁員的原因,張偉說原先工作的一家武漢電子廠還是給韓國三星手機配套的,但訂單依然填不滿。還有一個原因是太卷了,盡管有大專文憑的,又是熟手,但依然難逃被裁,張偉一針見血的指出:“問題是新來的更便宜”。

評論指出,在失業等式的另一端是風險加劇、陷入關閉危機的中國企業。目前身在北美的中國民營企業家“任逍遙”關閉手裡的三家房地產公司,用了差不多五年時間,員工人數從高峰時期直屬企業員工超過兩百人,如今只剩下每家公司一兩人來維持、善後。但任逍遙發現,他的員工出去找相似待遇的職位非常艱難,“實際上他們的技能都不差,但要找到一個新的職位,只能獲得原先三分之一的收入,只有個別能拿到原先的一半收入。任逍遙說,他一位可以稱兄道弟的朋友在房地產業,曾經一個單品全國銷售超過一百億,但疫情前後他的處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,這位朋友跟自己分享近況的時候無奈的表示,自殺的念頭都有。


對於中國今年出現企業倒閉潮、裁員潮和失業潮的現象,外界並不感覺意外,對這個連續下滑的過程,多引用中美貿易戰、國進民退、房地產泡沫破裂等等因素予以解釋。更多人則把以習近平為首的政府看作這一切敗相的根源。時間已近2023年底,官媒又開始宣傳即將到來的春運。但民間對今年春運卻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聲音。12月初,社媒X平台就出現了廣州等城市火車站打工者排隊乘車的視頻,有網友評論說,裁員潮、失業潮讓很多人提前返鄉,春運早就提前了。被裁員後的張偉一直留在武漢找工作,在出租屋內幹耗著不多的積蓄,他直言不敢回家,“沒錢回家遭白眼麼,今年冬天還不知道怎麼過!”

2、北大副教授“跨欄”事件發酵 北京大學認慫


中國各大學在疫情期間紛紛建置了嚴格的封閉管理制度,外來人員一律不准進校,且疫情松綁後也沒有恢復對民間開放校園,最近北京大學副教授因為拒絕刷臉而跨欄入校事件,再次引起關注,隨著事件的發酵和越來越多的質疑,北京大學終於松口回應。

北京青年報21日報道,北京大學方面表示,北大正在有序推進開放,在平衡校園秩序的同時,盡可能滿足社會需求。12月21日,“北大門禁系統的改變”話題引發牆內網絡關注,清華大學刑法學教授勞東燕20日深夜發微博透露,從北大一位師長處得知,北大的門禁系統做出了些許改變——本校教師開車入校時不需要再刷臉,步行出校時也不用,但步行入校仍需人臉識別。勞東燕寫道,“權利是需要爭取的,不存在為難誰不為難誰的問題。很多時候,你的‘為難’可能正是推動規則得以改善的契機。相反,無條件的配合,只會使個人的自由空間日益變得逼仄,導致越來越多的權利必須經過特別的許可才能享有。誰要以為沉默與退讓能帶來安生,那是太不了解人性,也太不了解我們這個社會了。”

勞東燕所講“爭取權利”是指北大工學院副教授李植。李植教授於本月初在“知乎”平台發文《從今天與保安比賽跑步說起——北京大學的門衛制度,該改改了》,文章寫道,2008年以前北大完全開放,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進出,最近幾年學校門口裝上了閘機和人臉識別設備,進出校門都要刷臉,給師生帶來很大不便。他因沒授權北大使用個人人臉信息,所以只能亮出證件後,用“跨欄”的方式進出學校。但12月2日當天,他再次“跨欄”入校時,當值保安沒有放他走,一直追著他,直到查清身份為止。南方周末日前一篇文章直言,北大“旁聽生”曾是一個規模不小的群體,北大也一貫以課堂開放為榮。然而,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,校外人不要說旁聽講課,連進校都幾乎不可能。先前中國坊間早已傳出許多販賣高校參觀名額的情況,有人揭露在“閒魚”平台販賣進入校園的“門票”,價格數十元人民幣不等,甚至有“熱銷”現象。
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    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,我來說幾句
上一頁123456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

    猜您喜歡

    您可能也喜歡

    當前評論

   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,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。
    發表評論
    您的評論 *:
    安全校驗碼 *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  (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)